<thead id="lrthf"><ins id="lrthf"></ins></thead>
<var id="lrthf"><strike id="lrthf"><listing id="lrthf"></listing></strike></var>
<del id="lrthf"><span id="lrthf"></span></del>
<var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lrthf"><dl id="lrthf"></dl></menuitem>
<cite id="lrthf"></cite>
<var id="lrthf"></var>
<var id="lrthf"></var>
<menuitem id="lrthf"></menuitem>
<var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var>
<var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var><cite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cite>
<var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var>
<var id="lrthf"><strike id="lrthf"><listing id="lrthf"></listing></strike></var>
<var id="lrthf"></var>
<var id="lrthf"><strike id="lrthf"></strike></var>
<var id="lrthf"></var>
<menuitem id="lrthf"><video id="lrthf"></video></menuitem>
<cite id="lrthf"></cite>
<cite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cite><menuitem id="lrthf"></menuitem>
<cite id="lrthf"><video id="lrthf"><thead id="lrthf"></thead></video></cite><var id="lrthf"></var>
<var id="lrthf"></var>
<menuitem id="lrthf"></menuitem>

新聞中心

2019-11-26

廣東光伏產業及企業現狀的調研報告


    繼本報5月報道廣東光伏概況后,許多讀者意猶未盡紛紛來電咨詢廣東光伏更具體的相關情況,為獲得更深入、更全面的廣東光伏產業現狀筆者走訪廣東各主要光伏地級市,探尋廣東光伏路線圖,希望能給到廣東尋找光伏合作的企業提供有益指南!

第一站---深圳

    在廣東各地級市中深圳首當其沖,是光伏企業最多、產業集群分布最密切且效應最好的一個城市,2009年深圳光伏產業實現產值約45億(其中包括光伏相關配套企業),電池產能達到200MW,產量超過50MW,組件產能超過500MW,產量超過250MW,為此筆者首站來到深圳。

    早在21世紀初,作為中國南風窗的深圳即已開始涉及太陽能光伏產業,2003年之前深圳是國內光伏產業發展走在前列的城市,特別以太陽能庭院燈、路燈、非晶硅電池及太陽電池組件為主的光伏產業鏈產品,在當時國內屬遙遙領先地位。

    但興起早并不意味著發展快,深圳光伏正應驗了一句中國俗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由于受到用地緊張、政府支持政策不明晰、缺乏雄厚技術研究支撐等限制,如今深圳的光伏產業已經明顯落后,依靠早年的興起發展優勢,當前深圳光伏產業發展呈現出三大特征:

1、缺龍頭、小規模且多的企業集群布局

    在深圳各地區中,尤以寶安區光伏企業居多占到約70家,其次是南山區約30家,福田區、龍崗區各約20家,羅湖區、鹽田區各約10家;這些企業分布在多晶硅、單晶硅、非晶硅、太陽能玻璃、太陽能用具、太陽能玻璃幕墻設計與安裝等各個環節,產品基本覆蓋了產業鏈的全部領域。

    從數量上看,巴掌大的深圳就盤踞著一百多家光伏企業,并不算少;從規模上看,除太陽能玻璃行業和光伏設計處于國內領先之外,其他企業多聚集在下游封裝及應用端。盡管整個產業鏈上分布了眾多的企業,但各個環節上,缺乏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龍頭企業。(如表1)。

 

公司名稱

注冊資金

09電池(組件產量)

產能

深圳拓日新能源

2.88億

晶硅  7.3MW

非晶硅 17.6MW

晶硅75MW(樂山)

非晶硅50MW

杜邦太陽能(深圳)有限公司

6000萬美元

3MW

25MW

珈偉實業

3595萬

180MW(7億產值含珈偉實業、珈偉集團)

200MW

南玻集團

123710萬

 25MW(東莞)

75MW(東莞)

 

 

(表1,深圳部分主要光伏企業基本資料,數據來源:深圳太陽能學會)

2、形成較完整產業鏈及較強產業配套能力,但缺乏技術實力

    正因為上述第一點的企業集群,眾多企業分布在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顯示出深圳較強的產業配套基礎和能力。

    深圳光伏企業呈現多且小的局勢,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在于大多數企業是民營性質,企業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自發發展起來,市場開拓能力堅韌但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如表2)

 

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電池組件企業

太陽能玻璃企業

太陽能光電應用/光伏系統設計

太陽能應用與研究

其他光伏配套企業

杜邦太陽能

深圳拓日新能源

深圳日月環太陽能

深圳先行電子 

南玻集團

新天光電

慶豐

深圳創益

宇光

……

 

南玻集團

 

信義玻璃

 

金剛玻璃(深圳)

深圳能聯電子有限公司

迅得能源(設備)

深圳伽偉(燈具)

豪威

日恒利

艾默生(能源)

量子光電(LED)

晶辰(逆變控制器)

深圳尚德

中航三鑫……

陽能

慶豐科技

瑞華

……

深圳市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產品研發中心(拓日)  

 

電力系統研究實驗室(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市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市政設計總院)

南玻玻璃幕墻

方大

 

深圳捷佳創(生產清洗機)

 

恒通源(水處理)

 

碧海永樂

 

深圳大族激光

……

 

 

(表2,深圳光伏產業鏈主要代表企業)

3、應用領域產業特色明顯,政策尚待更明晰

    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深圳市企業抓住市場發展快、空間大、投資小、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特點和機會,在太陽能玩具、太陽能幕墻、玻璃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特色優勢明顯,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應用產業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目前在政策方面雖然存在各項不明晰及短板,但深圳“十一五”規劃出來了:3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太陽能應用,200萬平方米光熱利用,100萬平方米光伏應用。此前出臺的新能源振興規劃也有了一定動作,這都是加快腳步的信號。

    【摘要】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新建的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專項資金給予項目建設成本最高70%且不高于20元/瓦的補助。

    2013年至2015年,在深圳新建的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專項資金給予項目建設成本最高50%且不高于10元/瓦的補助。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業主

裝機容量(KW)

總投資

(萬元)

1

大學城北大研究生院BIPV工程

深圳研究生院

672.716

2403.834

2

創益科技產業園

深圳創益

1000

4531

3

光伏并網全天侯系統

深圳銘可達物流

70

278

4

深圳市拓日光伏工業園辦公大樓70KW光伏建筑一體化幕墻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

70

239

5

深圳光明新區管委會辦公樓104KWP光伏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

70

209

 

 

(表3,深圳首批光電建筑補助項目,數據來源:深圳太陽能學會)

 

第二站---佛山

    如果要找廣東地區現在比較積極推進光伏產業的地級市政府,當屬佛山市,準確來說是佛山的三水區與順德區。

1、三水光伏之廣東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

    從白云機場驅車經珠二環高速公路25分鐘后即可抵達佛山三水園區,同時廣三、三茂、京珠、廣珠、貴廣、南廣等鐵路路線以及佛山一環、321國道、325國道貫穿于園區境內,可以說三水的交通圈還是相對完善與便利的。

    2009年1月8日,廣東省副省長佟星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在三水共建廣東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至此劃地8平方公里總面積、預計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廣東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作為廣東省首個太陽能產業基地被列為省重點預備項目,將承接落戶廣東的太陽能光伏企業。三水產業園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地經濟環境確定了三水重點發展光伏的三大領域(如表4):

 

重點發展領域

細項

中游器件生產項目

各類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系統集成、高端ITO靶材

下游應用系統生產項目

太陽能燈具、太陽能光伏離網發電系統、建筑一體化BIPV幕墻建材

配套項目

太陽電池專用生產設備、TCO導電玻璃、TCO導電玻璃鍍膜設備、光伏逆變器、控制器、光伏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當前三水園部分已落戶的重點光伏項目主要有(如表5):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規模

總投資

1

廣東凱盛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建成年產448兆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五年內產能達到1000兆瓦

中建材50億

2

廣東凱盛光電技術裝備有限公司

建成國內高品質TCO靶材生產線;

5000㎡廠房和年產112兆瓦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成套設備;

開發四組份高轉換率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成套設備

中建材2.5億

3

廣東中建材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一條價值3500萬的TFEL中試生產線及成立五個專業試驗室

中建材0.5億

4

愛康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項目

太陽能電池片印刷項目(原材料硅片經過制絨、擴散、刻蝕、PECVD、印刷、烘干、檢測、封裝等過程)

18.2億

5

佛山同興太陽能器材有限公司

生產太陽電池組件專用邊框,該項目主要設備從日本引進,預計達產后年產值5億元

愛康投資2億

6

太陽能數控設備項目

項目從事精密機床、太陽能行業設備生產,機械設備、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零配件進出口業務

普拉迪投資3億

 

 

    佛山三水產業園在悄然中行動,但其在業內發出的聲音有限,現在萬事俱備框架出來了,距其在業內的發聲也就不遠了。

2、順德光伏之“陽光城市,幸福家園”

    曾幾何時“可怕的順德人”在中國地產界、小家電界、家具界掀起萬層巨浪創造不小奇跡,如今一向走在前列的順德人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了!筆者第一次接觸順德光伏是在2010年的3月上海光伏展上,當時,在全國各地眾多光伏明星產業園中,來自華南廣東地級市的順德區顯得尤為不顯眼和不張揚,但順德區副區長蘇偉波上臺后振臂一呼,喊出順德口號“陽光城市,幸福家園”,接著將順德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條件、規劃、目標、措施一一道來,那架勢,顯然是有備而來!

    早在2009年8月,順德區政府就出臺了《順德區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希望將光伏產業打造成順德又一支柱產業,并制訂“三萬光伏屋頂計劃”、舉辦光伏發展論壇、設立光伏發展獎項、打造“順德千億光伏產業園”設立2億元扶持專項資金等。

    順德區政府領導班子決定把順德市發展光伏產業的重點定在光伏發電應用,希望借助光伏發電的推廣,提升城市形象帶動新的生產變化,同時加大順德在科研領域的發展力度意欲創造光伏產業發展的“順德模式”。

    “順德的光伏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將重點發展產業集成技術和應用。”蘇偉波曾向媒體一再強調順德發展光伏產業的重點。無獨有偶,順德區也有三個重點發展及打造方向(如表6):

 

重點發展領域

相關措施節選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關鍵部件的應用中心和生產基地

對獨立法人的光伏企業進行獎勵:

1、  注冊資本達到外資500萬美元或內資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從投產年度起,第一年按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100%的標準進行獎勵,第二至第三年按50%的標準進行獎勵。

2、 進入順德孵化基地進行孵化的光伏項目,經區光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認定的,給予兩年的免租優惠。

……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中心和主要技術輸出地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全套產品的展示中心

 

 

    掐指細數光伏企業,嚴格說來順德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光伏產業,只具備較強的與光伏發電應用的相關工業基礎。但順德找到了解決辦法:由區光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牽頭先通過優惠措施及項目工程吸引外地光伏企業進入以及本土企業轉型,產生聚集效應,聚集成功產生明顯效果,順德將會繼續發動本土企業參與轉型。

    在本土轉型這塊順德是具備條件的,順德共有電氣電力集成組件、輸配電行業的企業50多家,包括以順特電氣、恒導為首的變壓器生產商;以湯淺、裕升為首的太陽能蓄電池生產商,以及部分太陽能熱水器配件整件生產商。2008年這些電氣電力企業總產值超過85億,產業的經濟總量較大,他們完全可切入光伏產業鏈的應用環節,另外順德在金屬加工、五金配件等行業也具備了較好的工業基礎,為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提供支撐。總的來說,順德初步具備了發展光伏產業,特別是發展光伏并網發電系統集成的較強產業基礎。

    除了明確的發展思路及發展條件,其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各項補貼力度及其技術研發中心的定位,彰顯了順德另一關鍵優勢---不差錢,與其他內陸城市相比順德區在這一點上顯然是實力雄厚的。因為發展光伏發電應用領域,就需要大量資金去支持研發,如果順德能夠突破技術瓶頸占據行業未來發展制高點,后來居上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站---東莞

    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東莞市政府認清了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重要性,尋找升級和轉型的突破方向,也就成了東莞市政府最為關注的課題之一。據悉,不久前廣東省就確定了包括太陽能光伏、新型電子信息、風電等在內的11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宏威領軍,玻璃、生產裝備企業支撐

    東莞市顯然瞄準了這塊,正在加緊制定新興戰略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光伏產業東莞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與條件:一是國家和廣東省不斷出臺發展新產業的扶持政策讓拯待轉型的東莞大有可為;二是東莞發展光伏產業還有極好的產業配套基礎,玻璃、生產裝備90%以上可在東莞找到,這為東莞發展光伏產業提供了支撐。

    當前,東莞市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約十幾家,其中以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廣東五星太陽能、南玻集團(東莞)、廣東志成冠軍集團、東莞泰晶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光伏企業有在東莞聚集成產業群的趨勢,同時有越來越多的電子企業開始轉向光伏產業。

 

公司名稱

公司性質

主要產品

宏威

主要從事光盤生產設備的制造,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2006始涉足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和薄膜太陽能光伏領域

全球四家大面積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商之一,優勢非晶硅薄膜電池

廣東五星

華南區太陽能行業規模較大、有一定技術力量的企業,集科,工,貿于一體,光熱領域發達

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光伏組件、 太陽能發電系統、太陽能路燈;

信義玻璃

集浮法玻璃生產、光伏玻璃、汽車玻璃和建筑玻璃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玻璃企業,香港主板上市公司。

加強下游光伏玻璃業務擴大產能、目前光伏壓花玻璃供不應求、超白光伏玻璃獲得業內認可

廣東志成冠軍

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從專業生產不間斷電源(UPS)、逆變電源等轉型進入光伏產業

光伏領域主要產品涉及鉛酸蓄電池、逆變器、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光伏并網發電系統;

東莞星火太陽能

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列產品的高科技企業,是東莞太陽能組件生產企業之一

主要產品有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照明系列、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

東莞泰晶新能源

東莞泰晶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能源的企業

太陽能組件、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發電系統等;

東莞昭陽太陽能

以太陽能產業為核心,廣東區較專業、全面的研發生產太陽能光伏組件封裝設備廠商

太陽能光伏組件封裝設備、太陽能光伏應用工程、太陽能自動化設備

……

 

 

(表7,東莞主要光伏企業基本資料)

    宏威數碼董事長范繼良曾表示:“光伏項目設備很關鍵,占投資比重高達80%,而宏威在設備制造方面有優勢、有技術,加上政府服務到位,可以說,在東莞上馬太陽能光伏項目,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第四站---珠海

    海濱城市珠海,位于珠江入海口,地接澳門、水連香港,具有良好的區域優勢和發達的國際物流網絡。珠海島嶼眾多,而海島地處偏遠且用電負荷不大,所以用電網送電不太合理,適合當地直接發電,現在海島常用柴油發電機但其成本高,光伏發電正可派上用場,為此吸引了一批光伏企業在該市的發展。

抓海島風光柴互補,BIPV與設備企業突出

    在珠海的光伏企業中其中尤以興業太陽能受人矚目,在光伏建筑一體化方面,國際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幕墻工程、威海市民文化中心、青島火車站、呼和浩特東站等項目的成功應用令其在國內眾多企業中拔得先籌,成為首個國家級BIPV應用示范企業。同時,興業太陽能根據珠海當地地理情況,積極為島嶼制定風光柴互補獨立電站,這對于力求加快新能源開發、推動能源綜合利用的珠海來說,是不錯的發展方向。

    雖然有興業太陽能這樣的企業跳脫出來,但總體而言珠海的光伏產業并不發達,為業內知曉的光伏動作當屬日前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在珠海橫琴島保稅區的太陽能光伏電展覽園區與國際貿易中心,這一投資6億元的綠色環保項目計劃于2012年完工。園區采用了太陽能光伏電系統、太陽能集熱系統、土壤源熱泵系統、循環水系統、電源控制系統等數百項當今世界領先的節能環保技術,所有建筑物均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做主要能源。

    其他珠海光伏企業分布相對比較集中:如位于南屏科技工業園的珠海興業太陽能、珠海粵茂激光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廣宇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香洲區的珠海柏欣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珠海市天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保稅區的迅得能源、泰科電子以及位于拱北的珠海順益等。

 

第五站---廣州及其他城市

    廣州雖是廣東省會城市以及《光伏信息》華南站所在地,但很遺憾這個城市因為各種原因在發展光伏這塊力度不大,企業不多且實力拔尖的少,除了廣東粵電集團、白云化工,其他少數光伏企業各自發展,尚未形成整體規模。慶幸的是,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所駐扎廣州,為廣州光伏帶來一絲生機,同時也代表廣東在業內發出聲音。

    廣州比較知名的業內光伏動作莫過于華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落戶在白云區的16.4億元CIGS薄膜太陽能組件項目、廣東南站南側的站臺光伏雨篷項目(BIPV)以及廣州大學城試點太陽能發電工程等。廣州應該向發達城市看齊,比如“鄰居”香港,香港整個加起來有兩個兆瓦了。

    除上述幾個主要城市外,廣東省內其他城市也有零散發展光伏產業,但相對較弱如中山以電源、蓄電池企業及燈飾企業居多、河源的石英砂資源豐富、汕頭的代表企業廣東金剛玻璃等。

 

結語---背靠“中新知識城”,廣東光伏后勁不容小覷

    總體而言,廣東光伏相比國內其他光伏發展重省是處于落后地位的,但廣東有優勢,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它秉承了“對外窗口”的職能,這里組件企業、應用產品發展形成規模且具備優勢,由于要在應用方面搶在前面尚德率先在深圳建立深圳尚德,這里將有一個最大的市場。廣東的光伏發展有很大空間比如BIPV,運用太陽能光伏技術建設若干標志性太陽能建筑或者運用到一些地標性建筑上,這不失為一種既生態又環保且低碳的可持續、可操作的發展方式。

    當年鄧小平總理南巡帶動了廣東經濟的騰飛,如今的可再生能源尤其光伏產業帶動了江蘇經濟的騰飛,那么廣東是否也能將其收為己用實現第二次經濟騰飛呢?

    近日筆者獲得最新消息,2010年6月30日下午,廣東與新加坡合作的戰略性標志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在廣州市蘿崗區舉行了奠基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出席儀式并致辭。“中新知識城”項目是繼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后,新加坡與中國合作的第三項大型項目,該項目將重點發展研發服務、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先進制造等八大支柱產業。

    其中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方面,要重點發展光伏產業、新能源裝備、高效節能產業、新型儲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與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的規劃相比,中新知識城的基本理念是很接近的,但蘇州工業園規劃是20年前提出的,當時條件顯然無法與當下相比。目前中新知識城所提供的土地資源很優越、地理位置好、政策優良、產業定位也更走向高端化,結合國際發展趨勢、緊靠國家發展戰略,相信知識城將成為實現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的重要載體,而這一切似乎都為廣東新能源特別是光伏產業量身定制,若發展得當,廣東光伏將有望成為率先突破的先行區!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区区